
女村醫捐獻“生命種子”造血干細胞 搖身變特殊“三八節”禮物
3月8日,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對河南鶴壁的女村醫陳軍英來說,是特殊的一天。她送了自己一份特殊的禮物,捐獻“生命種子”造血干細胞,救助一名血液病患者。
8日上午,躺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干細胞采集室里的陳軍英,面容輕松。5天前,陳軍英在兒子張杭的陪同下,來到鄭州進行捐獻前的準備。
今年50歲的陳軍英,是鶴壁浚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鄉村醫生,從事醫療衛生保健工作已有24個年頭了,服務著1112人的社區。
圖為陳軍英正在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 文梅英 攝
時間回到2002年7月,陳軍英第一次獻血時,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經過18年的漫長等待,2020年3月終于配型成功,10個月后,陳軍英等來了高分辨和體檢的通知。
由于年齡偏大的原因,陳軍英珍惜捐獻過程中的每一步,從配型成功的那一刻起,她利用一切空隙加強鍛煉。今年1月份,通過全面體檢后,陳軍英做好捐獻前的一切準備。
交談中記者得知,接到配型成功的消息,陳軍英非常激動,她知道這個配型的幾率非常低。“既然讓碰到了,絕對不會袖手旁觀,能救一活的生命,是我最大的幸運。”
圖為吳飛飛正在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 張予 攝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陳軍英更了解生命的意義。“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既給兩個孩子做個榜樣,也希望社會上有愛心的人士,也能夠參與進來。”
陳軍英丈夫在江蘇務工,今年春節響應“就地過年”倡議,一直沒有回家。當陳軍英電話告訴丈夫配型成功的消息后,丈夫亦第一時間支持鼓勵她。
“能夠用自己的造血干細胞拯救生命,是她有生以來過的最有意義的‘三八節’。”陳軍英捐獻的造血干細胞于當日下午運往患者醫院,為血液病患者的重生帶去希望。
同日,鄭州市退伍軍人吳飛飛亦在河南省腫瘤醫院為一位女性血液病患者捐獻“生命的種子”。與陳軍英不同,吳飛飛是向這位女性患者送去特殊的“三八節”禮物。
今年39歲的吳飛飛體格健壯,退伍后,他轉業到了黃河迎賓館物業部從事園林修剪工作。在生活中,他樂觀開朗,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2009年,吳飛飛在單位組織的一場無償獻血活動中,第一次參與無償獻血。此后,他每年都不間斷地參加無償獻血。
幾年后,吳飛飛了解并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唯一的念頭就是,當時的想法是一旦配型成功,我愿意用自己的熱血挽救生命。”
在經歷8年的等待后,2020年7月10日,吳飛飛意外接到鄭州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此后他經過一道道流程,最終在特殊日子里捐獻出“生命的種子”。
記者從鄭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陳軍英、吳飛飛分別是河南省第954、955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中新網鄭州3月8日電(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