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企與青年雙向融入 為“人、車、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 王欣然
“‘新風向,造未來’的大賽主題體現了汽車行業發展的趨勢。希望通過賽事創造的機會,能培養出更多汽車行業的創新型人才。”“命題聚焦汽車的前沿發展方向且開放,給予了選手很大的發揮空間。”在談及第四屆“東風夢想車”大賽時,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睿智隊的王雪松和同濟大學Eclipse隊的黃明昊都對大賽的創作方向給予了高度認同。
“看到這個命題時,我就在思考,在未來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汽車應該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黃明昊認為科技理應賦予人們更舒適、更美好的出行體驗,未來的交通工具更應如此,因此他提出了“讓用戶更好地擁抱自然”的概念和設計理念。
基于這樣的認知,黃明昊將他的參賽作品命名為“Eclipse”(一個開放的源代碼,可通過插件組件構建開發環境),寓意為車輛本身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可以根據人們多樣的出行需求,融合更多的功能。“這是輛融合了公路賽車和SUV特點的單座概念跨界車,具有可360度旋轉的座艙和體量飽滿的車身。”黃明昊這樣描述他的作品形態。
另一邊,王雪松和團隊通過對學校在研項目進行創新,為他們的參賽作品設計了一項針對車輛啟動時前方視野盲區障礙物識別的安全功能。在設計方案研討過程中,每當出現意見分歧時,團隊都會以開放的心態思考多種解決方案,并認真分析探討不同方案之間的利弊,直到找到最優解決方案。“通過大量的資料學習,自己收獲了不少新知識,更強化了創新意識。”王雪松說,參加“東風夢想車”大賽,讓他收獲頗豐。
談及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時,黃明昊認為,智能化、電動化已然成為大勢所趨,但是在趨勢中追趕潮流者并不一定能笑到最后。譬如,近幾年涌現出的諸多電動品牌,擁有不同的LOGO但設計上卻很相似。他認為,未來車企需要構建更有特色、差異化的品牌,經過市場的洗牌,最后會留下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活躍在行業中。
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黃明昊希望通過“東風夢想車”大賽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專業能力,畢業后成為一名合格的汽車設計師,能夠不斷滿足人們對于美好出行生活的向往。王雪松也表示“工業報國”是他追求的目標,并希望在日后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熱血。
“東風夢想車”大賽華東賽區賽事負責人、嵐圖汽車科技公司張海貝:青年一代對未來出行的展望也是嵐圖汽車努力的方向
“東風夢想車”大賽華東賽區賽事籌備情況如何?嵐圖汽車首次作為承辦單位如何看待本屆大賽的技術創新創作方向?對參賽作品有什么期待?將給予參賽隊伍怎樣的培訓機會?記者專訪了華東賽區賽事負責人、嵐圖汽車科技公司張海貝。
據介紹,華東賽區有22支隊伍報名參賽,通過作品初評,共評選出10支隊伍進入區域賽環節。“作為首次參與賽事的車企,嵐圖汽車希望能夠發掘和探索優秀學生的潛力,吸納新生代力量加入嵐圖,實現嵐圖與學生的雙向陪伴成長,讓學生實現汽車夢想,同時貢獻力量助力嵐圖實現社會價值。”張海貝說。
在今后的發展中,汽車將成為最大智能終端,成為萬物互聯重要節點,自動駕駛進入商業化落地時點,電動車將逐步替代燃油車。“在本屆大賽征集到的作品中,學生們以天馬行空的創想,積極思考汽車技術創新的課題。”張海貝表示,參賽作品的設計主題覆蓋了人車互聯、清潔能源、智能進化等方面。學生的思考也代表了青年一代社會力量對未來出行理念的展望,而這些展望也是嵐圖汽車努力的方向。
經過八年沉淀的“東風夢想車”大賽現已成為汽車行業的一項具有規模性、專業性和影響力的設計賽事IP,共吸引了300余支團隊參賽,1000多名學生參與,許多參賽學子目前也已經成長為東風等國內主要汽車企業和相關研發機構的新生力量,為汽車行業發掘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汽車設計人才。
張海貝說,嵐圖期望通過賽事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專業的指導,從基礎的造型設計流程、軟件應用,到具體的技術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現創想的指導性建議。嵐圖是一家開放性企業,愿意讓學子參與到嵐圖的研發、測試、服務等生產制造全流程,對產品和服務提出建設性意見,這是雙向學習、交流、交匯、融入的過程。
作為央企的零焦慮高端智慧電動品牌,嵐圖希望更多地汲取一些外界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要求,以用戶為核心,針對用戶高頻場景需求和用車痛點,通過技術創新、產品人性化設計、極致的服務等各方面的不斷提升,在不遠的將來解決這些痛點,讓汽車驅動夢想,為美好生活賦能,讓汽車成為溫暖的第三空間。
在國家大力推進“雙創”的背景下,“東風夢想車”大賽于2014年正式啟動,鼓勵和支持青年人投身“雙創”事業,積極踐行東風作為中央企業的使命和擔當。張海貝表示,嵐圖汽車作為承辦單位,非常愿意在企業發展初期,為促進當代青年提升創新能力,支持青年就業創業,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助力民族汽車工業發展等方面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