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自然保護地近11萬公頃 生物多樣性保護見效
據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3日通報,今年上半年,廣州穩步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白云山還綠于民還景于民工程、森林城市品質提升,鞏固森林城市建設成效、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等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見成效。
白胸翡翠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 供圖
據介紹,近年來,廣州市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加快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制化進程,相繼制定和頒布了多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的法規和文件,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先后修訂了《廣州市綠化條例》、制定了《廣州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條例》《廣州市主要紅樹植物推薦名錄》、編制了《廣州市城市公園開放草坪管理指引》《關于加強口袋公園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等制度。
廣州麓湖公園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 供圖
同時,廣州開展全市濕地資源本底調查,推進海珠濕地國際重要濕地、花都湖濕地和南沙濕地省級重要濕地申報,推進濕地分級保護;部署推進30個口袋公園建設;多部門聯合開展“清風行動”專項行動,打擊各類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建成開放廣東帽峰山森林自然公園科普展館、海珠濕地省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建設陳禾洞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課堂。
目前,廣州已完成兩次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是目前國內極少數完成兩次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的大型城市。其中,第二次調查共記錄到陸生野生脊椎動物457種。此次調查中,新增一種中國新紀錄——卡氏伏翼,一種廣東省新紀錄——黑頭鹀,廣州市新紀錄共54種。
南沙濕地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 供圖
此外,第二次調查記錄到廣州市維管植物3516種,種類較第一次調查明顯增多。其中,117種植物在廣州市有新分布,消失近60年的飛瀑草在廣州市從化地區重新被發現。
截至目前,廣州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地89個,面積約10.8萬公頃,其中自然保護區6個、風景名勝區4個、森林公園58個、濕地公園20個、地質公園1個,為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提供了系統性保護,提升了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維護生態安全。中新網廣州11月3日電 (記者 程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