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水龍泉市碳中和志愿者公益林落地新疆 助沙漠補植復綠
4月30日,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人民法院牽頭舉辦了一場“我為新疆種棵樹”碳中和志愿捐款活動,該市公檢法司部門黨員干部及碳中和志愿者紛紛加入捐款行列。據悉,這些捐款將和龍泉本地破壞綠色生態行為者自愿交納的補植復綠費用一起,全部用于龍泉市落地在新疆新和縣的碳中和志愿者公益林生態復綠。
“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許下莊嚴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現場捐款 鄧春花 攝
據了解,龍泉市這種司法助力“碳中和+生態扶貧”形式在浙江尚屬首創,這既是司法護綠的生動實踐和有效延伸,也是綠色扶貧援疆模式的重要創新,更是跨域統籌建設“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一次探索實踐。
今年以來,龍泉法院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為契機,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為助力龍泉創建零碳縣,龍泉法院日前在百山祖國家公園龍泉片區以巡回審判的形式向公眾開辦環保法治課堂,并發出了浙江省首張“碳中和志愿者證書”,倡導公眾積攢綠色能量參與碳中和行動。截至目前,已有500多名市民加入碳中和志愿者行列。
與此同時,龍泉法院也在積極探索如何讓“綠色能量”流動起來。
“龍泉是浙江的‘綠肺’,生態環境全國領先,類似于補植復綠的生態修復需求趨于飽和,所以我們想把它拓展到更迫切需要‘綠色能量’的地方。”龍泉市人民法院院長葉愛英說。
新和縣是麗水市援疆對口支援地,葉愛英說,“經過與新和縣相關部門溝通交流后,兩地一拍即合,達成在新和縣植被缺乏的沙漠地區建設碳中和志愿者公益林的協議,把龍泉的‘綠色能量’跨域流動到4500公里外的沙漠地區。”
龍泉市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龍泉既有先天生態優勢,又有后天綠色發展優勢,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征程上先行先試,對努力打造“全面展示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綠色發展兩方面成果和經驗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意義。中新網麗水4月30日電(范宇斌 葉煒婷 鄧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