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社區矯正內部挖潛以一“盯”百
葉青這次挑戰看圖識人,讓觀者著實替他捏了一把汗。
社區重點服刑人員頭像在屏幕上飛速閃現。10秒后,葉青喊停。
根據大屏幕上定格照片,葉青必須當場報出其姓名、罪名、社矯幫教情況等信息。
這一次,葉青挑戰成功。
葉青是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社區矯正專職社工。
武漢市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局近日組織全市社區矯正執法技能比賽。全市各區分別由1名社矯局公務員、1名司法所公務員和1名專職社工組成13個代表隊參賽,通過現場抽題共同答辯方式,分析一個重點人員、研判一個重要案件、講述一個執法故事。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社區矯正執法技能比賽是武漢提升全市社區矯正工作隊伍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的重要舉措之一。
自社區矯正制度確立以來,基層力量薄弱,隊伍專業化程度低,社區矯正執法工作不夠規范等是其固有頑疾。武漢市通過內部挖潛,探索不斷提升社區矯正法治化、專業化水平之路。
以制度織密運行體系
11章174條2.2萬字。
在武漢市社區矯正管理局,記者看到新修訂的《武漢市社區矯正實施細則》。2012年,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武漢市公檢法司聯合制發《武漢市社區矯正實施細則(試行)》,2014年修訂。隨著形勢發展和工作中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2017年9月,武漢市社矯局再次啟動實施細則修訂工作。
這部今年7月出臺的新實施細則,內容涵蓋社會調查評估、交付銜接、入矯管理、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獎勵懲處、社區矯正終止等執法各環節,并對未成年人社區矯正作了專門規定。
“當前社區矯正的執法依據,來自由兩院兩部聯合出臺的規范性文件《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該辦法對社區矯正執法主體的身份定位、權限設置等沒有明確規定。”武漢市武昌區司法局積玉橋司法所副所長徐丹說,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讓基層一線工作者在執行社區矯正具體工作中有時會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全靠個人理解,風險大、責任重。為此,武漢市社矯局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狠抓制度建設,規范工作流程,全方位打造涵蓋社區矯正執法要求、操作性強、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針對執法行為不夠規范問題,武漢市司法局制發《社區矯正刑罰執行主要項目及執法流程》,規范執法標準和執法流程,統一執法文書格式和檔案樣式。
- 下篇 / 蘭州警方打掉“共享單車”投資詐騙團伙 7人落網
- 上篇 / 長江生態公園落戶武漢臨空港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