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評論:長達137秒的綠燈禮讓老人,是社會應有的善意
2020-09-30 20:57:11 | 武漢熱線 | www.qianduanzaixian.com
9月27日早晨7點多,在浙江寧波海曙區一個路口,一位79歲的老人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過斑馬線,移動速度非常緩慢。40秒的綠燈跳完,老人才走了三分之一。許多司機發現后,都自覺地停了下來;海曙交警指揮中心發現后,特意給老人延長了信號燈時間,直到老人安全地走完斑馬線。這一次綠燈長達137秒,其中為老人多亮了97秒。監控視頻被傳到網絡后,無數網友為之感動。
很多司機都有這樣的體會,等幾十秒的紅燈往往都有點煩躁,但這次與以往完全不同,路口所有司機無一不是心平氣和地安靜等待,沒有搶行,沒有按喇叭,唯一下車的,是一輛等候通行的小車女司機,她從后備箱拿出一把雨傘后,快步跑上前,遞到老人手里。“默默在后臺掌控一切”的交警,貼心又細心地考慮到了老人有去就有回的問題,三個小時后,又為老人再次控制南北綠燈時間,并由一名輔警攙扶老人安全通過路口。
很多網友感慨,“誰沒有個老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里”。將心比心,關愛老人,禮讓老人過馬路,是一個社會應有的善意,也是每個人對歲月應有的敬意。
當然,在感受善意的流動之外,城市管理者也要冷靜思考。如今的馬路越修越寬,不要說步履蹣跚的老年人,個別車道特別多的路口,就是小伙子要在綠燈時間內通過,也需要連跑帶顛。在交通設計上以人為本,讓路口更便于通行;在交通管理上做好適老化預案,讓老人出行更加順暢,才是更大的溫暖。創造老人友好型社會,不能止步于感動,更要拿出行動。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張麗 編輯:武漢熱線